您的位置 首页 烟台新闻资讯

向海图强|发展海洋经济,烟台争当“排头兵”

水母网6月1日讯(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)烟台横跨黄渤两海,1038公里绵长海岸线占山东省30%,2倍于陆地面积的蔚蓝“国土”占山东省1/6,独特的资源优势铸就烟台向海图强的梦想。

让梦想照进现实,2018年在全市海洋生产总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的基础上,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把建设“海洋经济大市”确立为城市发展目标,吹响了关心海洋、认识海洋、经略海洋的“冲锋号”。

多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中集来福士建造或维修。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 摄

拉满风帆,挺进深蓝,我市将进一步精准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定位,立足自身特色优势,奏响“发展海洋经济”的澎湃乐章,依靠科技兴海、产业强海、生态护海、科学管海,打开向海发展空间,探索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模式,全力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之城、海工装备制造之城、海洋旅游品牌之城、海洋环境优美之城,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海,是烟台的先天宝藏,也是烟台生产优质蛋白的“蓝色粮仓”。它广阔深幽、美丽富饶,千百年来无私提供鲜美水产,哺育着烟台儿女,全市渔业年产值、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,水产品出口常年占全国的1/15。

长鲸一号

依海而生,更要与海为善。智慧的烟台人懂得不能涸泽而渔的道理,也明晰只有摒弃过去传统“猎捕型”粗放生产方式,推动渔业向“农牧型”转变,才能持续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。于是,一曲新“田园牧歌”在苍茫大海上唱响。

“海上放牧”的载体是海洋牧场平台。乘船深入长岛县大钦岛附近海域,蔚蓝海面上耸立着一个长宽均为66米、上环高34米的四边形钢结构平台,角落处建有别墅式设备间和生活间;海面下则隐藏着一个养殖容积6万立方米的深水智能网箱,配有投饵、水下监测、网衣清洗等自动化装备。

这一深水智能网箱,被命名为“长鲸一号”,由我市海工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研发设计,于去年建成交付,是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网箱,可实现自动投饵、自动提升网衣、实时反馈水文信息等,日常仅需4人即可年养鱼1000吨,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洋养殖业技术变革。

“长鲸一号”海工装备,是我市海洋牧场发展的代表作。近年来,我市发挥本地海工装备企业科研优势,创新探索出“海工+牧场”这一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模式,在全国率先研发建造了一系列半潜式、自升式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以及深远海智能网箱、管桩大围网等离岸海工装备,推动渔业养殖从浅海向深海、从近岸向离岸、从单一向多元、从传统向现代转变。目前,全市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4处,占全国总量的1/8;海洋牧场总面积发展到105万亩,约占全部海水养殖面积的1/3。

贯彻落实“发展海洋经济”部署安排,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李传强表示,该局将坚持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方面,按照全市《海洋牧场发展规划》,实施政策驱动,强化科技支撑,高起点推动海洋牧场生态化、专业化、标准化、智能化建设,加快渔业新旧动能转换,为建设“海上粮仓”、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做出贡献。

海洋经济蕴含着优化产业结构、拓展发展空间的强大动能,是我市在激烈区域竞争中进位争先的最大底蕴,也是全市建成海洋经济大市的强力支撑。

走近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,远远可见一个地标性建筑——高118米高的泰山吊。它是该基地实现海工装备平台上下模块一步合拢、缩短建造周期的重要设施,若要到达它的高梁平台,需坐3分钟的电梯,再爬20米高的旋梯。

“海上花”项目分段合拢

“泰山吊能轻松抓举起2万吨的重物,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。”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总经理滕瑶说,“在‘泰山吊’满载荷实验成功后,一位美国朋友打电话问我载荷参数是不是不小心多了一个零。我当时骄傲地回复他,‘数据没错,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、技术难度最高的固定式起重装备’。”

依靠自主创新,中集来福士从缺技术的传统造船厂,逐步成长为拥有诸多“世界第一”的国内领先海洋工程企业:12级台风中牢牢钉在作业海域进行钻采可燃冰的“蓝鲸1号”、全球最大的第七代双钻塔超深水海上钻井平台“蓝鲸2号”在这里挺进深海;世界最大的5800米车道双燃料滚装船在这里开工建造;全球最大最先进深水养殖工船“HAVFARM 1”在这里远航挪威……这些闪耀国际海工板块的“网红”,成为烟台的城市名片。

中集来福士的成长历程,正是我市海工装备制造领域不断进取的缩影。当前,全市海工装备制造业已培育出规模以上海洋工程装备企业26户,船舶海工研发人员1500余人,形成以中集来福士、杰端集团、蓬莱中柏京鲁船业、蓬莱巨涛重工等为骨干的海工制造企业集群,中国海工北方总部在烟台揭牌落户。

海洋是现代科技的“新战场”,也是新兴产业的“策源地”。掘金蓝海,我市谋定“蓝图”,突破发展海洋渔业、海工装备制造业、海洋生物医药业、海洋文化旅游业、海洋交通运输业、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,着力构筑具有烟台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。目前,这“六大海洋产业”产值约占全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的80%,支柱作用显著,带动力强。

向“发展海洋经济”持续发力,下一步,全市将致力于抢占科技制高点,壮大海工装备制造业、海洋生物医药、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,支持海洋经济研究院创新发展,推动海洋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,建设全国重要的海工装备之城、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。
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建设海洋经济大市,海洋经济要上大台阶,生态文明更要大步迈进。

迎着柔和海风,走在长岛南长山环岛木栈道,一边是悬崖峭壁,另一边是惊涛拍浪,可以得到一番别致的体验。

南长山环岛栈道是长岛南北长山环岛慢行旅游服务系统的一部分。该系统通过岸滩整治修复行动,环绕南北长山岛建设慢道99.9千米,慢道采用以行人、自行车为主,电瓶车为辅,大巴车作为补充的生态交通方式,将长岛著名景点串联起来,实现环岛景观和旅游资源有效串联,极大提升了旅游品质和档次。

生态是长岛最大的优势。当前,这里正按照《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规划》,加快生态经济、生态文化、生态制度建设,打造“碧海青山”国家品牌,建设蓝色生态之岛;创建省级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、5A级旅游景区,打造“海上仙岛”度假胜地,建设休闲宜居之岛;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,打造“固防守疆”海岛样板,建设军民融合之岛。

坚持生态护海,我市着力抓好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,启动编制《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》,推进莱山区、开发区、海阳市、莱州市4个市级海岸带保护利用试点,去年共实施海域、海岛、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项目39个、修复岸线45公里。同时,推进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,取得阶段性成果,渤海一、二类海水水质面积占比98.62%,实现海与城的和谐共生。

把发展海洋经济与保护海洋环境紧密结合起来,今年我市将聚焦生态护海、科学管海,推进“5G+海洋生态链”建设,优化海洋综合管理和治理能力,提升海洋预报减灾能力,实施海岸线整治修复等工程,加强渔港水域环境监管,严厉打击涉海涉渔违法行为,探索开展联合海上执法工作,让烟台海域更加海碧物丰、岸美滩净。

山海间波涛成颂,潮头上浪花起舞。蓝色的海洋,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烟台人的期待和梦想。迈向海洋经济大市的征途,烟台劈波斩浪,全速启航,努力争做“发展海洋经济”排头兵。

为您推荐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188780372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896745398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